周總理掌握著黨和國家的大權,兢兢業業為人民大眾謀利益,權力和無私伴隨了他的一生。他給自己和身邊工作人員早就“約法三章”,規定了“三不沾”:私人的事不坐公車,不沾國家的便宜;親屬來機關探親,就餐自己買票,不沾集體的財富;不得以總理的名義接待或收受禮品,不沾機關和個人的利益。
這“三不沾”在很多人看來都是些極小的事情,但周總理卻一直嚴格要求自己和身邊的工作人員,從來不占國家和集體一點一滴的利益,充分體現出周總理高尚無私的人格魅力,也深刻反映出周總理清白干凈的為官品質,肅然起敬之余更應值得每一名黨員干部細細品味學習。
“清白干凈”這四個字,說在嘴上其實挺簡單,不過做起來卻未必容易。十八大以來,反腐的力度不斷加大,很多不干不凈的高官、小吏都被揪了出來。他們有些雖然職位不高,但貪腐驚人,胃口巨大;有些以權謀私,損公肥己,侵害國家和集體利益;有些插手工程建設,大肆貪墨;有些盯著扶貧補貼款項,雁過拔毛,見肉分湯。這些行為嚴重損害了群眾的切身利益,破壞了黨群關系,污染了政治生態,危害不可謂不深。
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很多落馬的官員,其實從政伊始都懷有一顆為國為民的初心,可最后卻落得個身陷囹圄的境地,追溯起來,是其沒有把好“清白干凈”的第一道關卡。他們認為吃頓飯,收條煙,拿瓶酒,收點錢并不是什么大事,可是時間一長,廉潔的弦便松弛了,防范的意識減弱了,“溫水煮青蛙”般地陷入腐敗淤泥,最終導致貪欲之門大開而不能自拔。這種貪小便宜、搞微腐敗的行徑,就像白袍點墨,一旦沾染就難以洗凈,需引起黨員干部的高度警惕。
為官當清白干凈,從政應公正廉潔。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廉潔政治的重大任務,要求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而關鍵就在于吏。黨員干部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利益觀和親情觀,牢牢把好金錢關、權力關和美色關。時刻嚴以利己,防微杜漸,不義之財一點一滴都不貪取,不良習性一絲一毫都不沾染,不逾越法紀“高壓線”,不突破公私“分界線”,嚴格遵守黨紀國法和廉潔準則,使“老實做人,干凈為官,廉潔從政”成為個人品質和行為自覺。
當然,塑造清白干凈的從政環境,只靠黨員干部的自覺還不夠,還需進一步筑牢廉潔“防火墻”。一方面要繼續推進反腐敗斗爭,馳而不息抓作風建設,對微腐敗“零容忍”,堅持“露頭就打”、絕不姑息。一方面,要構建全方位的監督體系,利用群眾、紀檢、網絡等力量及時抓早抓小、防范未然,從源頭掐滅各類腐敗“焰頭”,防止貪腐由小變大,積少成多,真正形成干凈廉潔、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