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兒女的要求:“夾著尾巴做人”
4月17日,敞亮開闊的韶山毛澤東紀念廣場上,矗立著再現毛澤東出席開國大典風采的高大銅像。偉人身后,青松挺立,翠峰連綿,將人們的記憶拉回到1949年這個有著特殊意義的年份。
1949年3月25日,56歲的毛澤東懷著“進京趕考”的心情進入北平城,隨后,他的家庭,也成為萬眾矚目的新中國“第一家庭”。大權在握的毛澤東怎樣當“一家之長”?他書寫了一份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答卷!
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就嚴肅地指出,黨的高級干部子弟的教育不僅是家事,更是國事。他批評有些高級干部的子女是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的“漢獻帝”,嬌生慣養,吃不得苦,如果他們不能人格獨立、生活獨立,就會逐漸走向官僚化和貴族化,損害黨的事業。他要求自己的孩子們“做一個普通的人,不要把我掛在你們的嘴邊上去唬人”,處處、事事、時時都要“夾著尾巴做人”。
做毛澤東的兒女不僅沒有一丁點特權,更要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吃苦在前,犧牲在前。這是“第一家庭”立起的“第一軍規”。他的長子毛岸英,就以年輕的生命踐行了這條軍規。
如今的韶山,毛澤東故居之外,毛澤東遺物館是另一個人流不息的所在。2008年12月25日,韶山毛澤東遺物館建成開館,展出的1008件毛澤東生前遺物,成為了解毛澤東修身齊家的最好教材,在無數人心頭引發強烈的震撼。
走進《風范長存——毛澤東遺物展》的“親情如歌 友誼似?!敝黝}展覽區,一組毛澤東和兒女們在一起散步、游泳的黑白照引人注目。來自江蘇的吳先生和老伴在這里久久駐足:“毛澤東貴為國家主席,他自己的孩子后來享了什么福呢?岸英為國犧牲了,岸青身體不好,兩個女兒都是跟我們一樣的平頭老百姓。我今年80歲了,年紀越大,越覺得主席能做到這一點真不容易?!?o:p>
“沒享什么?!钡拿珴蓶|兒女們,珍藏的是父親留給他們的精神財富。
多年以后,毛澤東女兒李敏出書回憶父親曾一再提到:“干部子弟是一大災難?!边@句話曾令她感到困惑,干部子弟不就是生活條件好一點嗎?怎么就成了“災難”呢?
1963年7月,一輛平板車拉著一家三口的全部家當,來到兵馬司胡同的一所普通民居,李敏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民間生活。她的第一課是學會生爐子做飯。一開始,木柴和煤擱不好,一屋是煙,熏得滿眼淚水,做飯也不知多少米該放多少水,做出來不是夾生飯就是糊糊的粥飯。
正是在真正走向民間、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家常生活中,李敏終于慢慢領悟到父親這句話的道理所在:“爸爸是怕我們長期生活在這種優越的環境中,會借著父母的地位而飄飄然地忘乎所以;會借著父母的權勢而目中無人地自以為了不起;會借著父母的榮譽,什么都不懂卻哇啦哇啦地亂發議論。這樣的人,小而言之,害了自己;大而言之,害國害民?!?o:p>
1976年10月,毛澤東的另一位女兒李訥帶著年幼的兒子搬到北京西郊一條小胡同居住,母子倆每天只買一毛錢的肉吃,一人一條被子,半鋪半蓋。最缺錢的時候,她把心愛的書籍賣給了舊書店。冬天,她頂著寒風和市民們一起排隊,買定量供應的大白菜,用木板三輪車拉回家?;厥滓酝赣H對自己的教育,她對父親感激不盡:“假如不是那樣嚴格,后來我一個人帶著孩子過,恐怕很難過得來。他那是真正的父愛?!?o:p>
拒絕為親友封官許愿:“人們會說話的”
“許多人介紹工作,不能辦,人們會說話的?!币粡垳\藍色的名單陳列在韶山毛澤東遺物展展柜里,字跡已有些模糊,但名單上毛澤東的這一行批示,依然清晰。
1950年,過去曾多次幫助毛澤東的表兄文運昌來到北京,給負責接待的田家英開了一個15人的名單,都是毛澤東的文家親戚,要求安排工作或保送入學。毛澤東在名單上如此批示,并數次拒絕他提出的解決自己工作的請求,以至于文運昌責怪他“忘恩負義”。
這短短一行字,盡顯一位人民領袖對人民話語權、評判權的敬畏與尊重。
其實,毛澤東是一個特別念舊情、念親情、念友情的人,但他堅守親友交往三原則:戀親,不為親徇私;念舊,不為舊謀利;濟親,不為親撐腰。
毛澤東最牽掛家境貧苦的堂弟毛澤連,但從未運用手中的權力為其解決任何個人問題,還囑咐他“要帶個好頭”,連續10年用自己的稿費接濟他。晚年患病躺在床上的毛澤東仍惦記著他,吩咐李敏、李訥:“我快不行了,有件事情只好請你們去做,家鄉還有兩個叔叔,連飯都吃不飽,你們要經?;厝タ纯??!泵珴蛇B記著堂哥的教誨,當了一輩子農民,是鄉親們尊敬的“九阿公”。
楊開智是毛澤東愛妻楊開慧的胞兄,長沙和平解放不久就給毛澤東寫信,想到北京謀職。毛澤東回信說:“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來京?!睏铋_智又托表弟向三立給毛岸英寫信,想在長沙“謀一廳長職位”。深刻理解領會父親初心的毛岸英回了一封長信,其中寫道:
“新的時代,這種一步登高的‘做官’思想已是極端落后了,而尤以通過我父親即能‘上任’,更是要不得的想法。新中國之所以不同于舊中國,共產黨之所以不同于國民黨,毛澤東之所以不同于蔣介石,毛澤東的子女妻舅之所以不同于蔣介石的子女妻舅,除了其他更基本的原因之外,正在于此?;视H貴戚仗勢發財,少數人統治多數人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孔约旱膭趧雍筒拍艹燥埖臅r代已經來臨了?!?o:p>
“要靠自己的本事吃飯!”來自江西萍鄉銀河鎮中學的鐘怡青和同學們在毛澤東遺物館聽完講解時,在筆記本上重重地寫下了這句話。
用心和孩子交流:“尾巴翹不成了,痛苦來了……這就好了”
4月18日,記者在楊開慧烈士陵園的毛岸英衣冠冢前,默念劉思齊為毛澤東手書詩賦寫下的注解,直覺心弦激蕩:“主席晚年常常誦讀《枯樹賦》,尤愛其中‘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凄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直至彌留之際。念天地之悠悠,得大愛而長存?!鄙厣矫珴蓶|遺物展結束語則寫道:“馬克思說:‘歷史承認那些為共同目標勞動因而自己變得高尚的人是偉大人物;經常贊美那些為大多數人帶來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翢o疑問,毛澤東就是這樣的人?!?o:p>
韶山管理局宣傳處處長譚邏松對記者說:“毛主席常以家書的形式用心去和孩子們交流。他的愛不裝不做,很直白,讓孩子們能充分感受?!崩钤G在北京大學念書時曾寫信給毛澤東傾吐心中的苦悶,毛澤東接連寫信給李訥說:“接了你的信。喜慰無極。你痛苦、憂傷,是極好事,從此你就有希望了。痛苦、憂傷,表示你認真想事,爭上游、鼓干勁,一定可以轉到翹尾巴、自以為是、孤僻、看不起人的反面去,主動權就到了你的手里了。沒人管你了,靠你自己管自己,這就好了,這是大學比中學的好處。中學也有兩種人,有社會經驗的孩子;有嬌生慣養的所謂干部子弟,你就吃了這個虧?,F在好了,干部子弟(翹尾巴的)吃不開了,尾巴翹不成了,痛苦來了,改變態度也就來了,這就好了。讀了秋水篇,好,你不會再做河伯了,為你祝賀!”
毛澤東遺物館開館后,每年要迎來400多萬人次中小學生,譚邏松常思考今天應該怎樣教育孩子?他深入研究毛澤東的家風家教,并挑選了8封有代表意義的書信作為文創產品,希望能給家長們提供有益的啟示。譚邏松認為,毛主席讓兒女們回到了人民之中,做一名普通的老百姓。這恰恰是這位偉人家教的最大成功。
采訪手記
家國天下是民族情懷
肖欣
屋前荷塘清波蕩漾,屋后翠竹映襯藍天。韶山毛澤東故居前,瞻仰者在門前排成長隊,像一根永不消失的風箏線,將一個人的名字緊系在天地之間、民心深處。
幾位穿著校服的男孩女孩從荷塘旁的香樟樹下輕快地跑過。跟隨孩子們的腳步前行,田野間阡陌縱橫,鏡面一樣平整的水稻田在林蔭間閃現。一代又一代湖湘先賢,就從這樣的原野出發,探求國家強盛人民幸福之路。
毛澤東出生的時代,籠罩中國的是諸如“火車靠把小孩子丟進煙囪里來開動”的愚昧和無知。終其一生,他力圖砸碎舊的繩索和重負,解放被不合理的社會制度束縛著的人,使他們爭得尊嚴和平等,從而締造新的民眾與社會。
人民,正是他所發現、所贊美的“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人民,也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根基所在、血脈所在、力量所在。去除特權,生活獨立,人格獨立,走進人民——這是毛澤東對子女親人的嚴格要求,也呈現了一位人民領袖真正的平民本色、人民情懷,閃耀著共產黨人一切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的初心。作為執政黨的最高領袖,毛澤東從家庭這個社會最小細胞開始“革命”,以倡導和弘揚健朗自立的新型價值觀,樹立公平公正的社會新風氣。這,正是新中國不同于舊中國的重要基石。他發出的“干部子弟是一大災難”的警示,有著深刻的洞察與預見,當如警鐘長鳴。
中國文化認為萬物同生、萬民同胞,講究由近及遠、由己及人,家國天下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情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中國人獨特的價值追求。至今仍活在日常生活中的湖湘先賢與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齊家之道,深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土壤,相信它一定能夠融入“兩個一百年”的民族偉大夢想,為我們的下一代接受從家庭到校園到社會更有益、更完整的生命教育而綻放新枝。
聲音
“主席是我的親人,更是人民的領袖”
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這是父親對我們的諄諄教誨。我可以驕傲地說:父親在兒女們的生命中,也深深根植了“人民”這兩個字。
——毛澤東的女兒李敏
他并沒有因為是主席而對親屬搞特殊照顧,我父親一直是個農民,我們兄妹幾個也都是普通勞動者。主席這種以公為大的情懷,體現了一代偉人的道德風范。在我眼里,主席是我的親人,更是人民的領袖。
——毛澤連的兒子毛岸平
我幾十年生活工作在毛主席家鄉,毛澤東一家犧牲6位親人的故事不斷讓我感動。我已經完成的長篇歷史小說《紅色第一家》,講的就是毛澤東的家事。他從不為家人和親戚謀私利,總是嚴格謹慎,要求家人“夾著尾巴做人”。他認為,毛家人只有為人民服務的權利,只有為國家民族解放事業獻身的權利,沒有為毛家人謀好處的權利,這是一切為了人民的大愛情懷。
——中國紅研會理事、一級作家楊華方
毛澤東的存在,本身就是意志的巨大作用的見證。沒有任何外在的裝飾物可以解釋毛澤東所煥發的力量感。我的孩子們談到流行唱片藝術家身上的一種“顫流”,我得承認自己對此完全感覺不到。但是毛澤東的確發出力量、權力和意志的顫流。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